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于3月13日组织专项调研组,由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专业教研室主任及我校优秀校友马军组成,深入十堰市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本次调研聚焦"校地协同优化IT人才培养体系"核心目标,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系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依据。
调研组首站走访十堰市大数据中心,张性军主任在介绍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情况时,提出"3+1"能力培养模型:要求学生需掌握三项核心技能,即精通1-3门主流编程语言、熟练操作1-2个数据库系统、构建完整项目开发思维,并确保每年完成至少一个实践项目。他强调:"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期,具备将理论框架转化为解决方案的实践能力,是新型IT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在湖北十团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辉总经理结合企业"软件开发+数据治理"双轮驱动战略,重点解析岗位能力图谱:软件开发岗位需掌握敏捷开发全流程,网络安全岗位应具备攻防演练实战经验,数据治理岗位须精通ETL工具与数据可视化技术,并期待将容器化部署、微服务架构等前沿技术及时融入教学体系。

十堰拓海网络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朱祎文则从职场适应维度提出人才培养建议,构建"三维能力培养体系":技术维度需强化全栈开发能力,职业维度应建立持续学习意识,沟通维度要培养跨部门协作技巧,特别强调交流与沟通能力不足容易导致需求理解偏差,直接影响项目交付质量,需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场景化沟通训练。

调研组在宇浩高科新材料、湖北凸凹模具科技等制造企业,围绕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AI技术在新材料数据分析、模具设计仿真等场景的深度应用。双方旨在通过校企联动,将计算机前沿技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致力于为企业输送兼具扎实理论素养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本次深度调研获取的行业前沿需求,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将着力构建"需求导向-动态调整-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闭环机制,重点从三大维度"技术基底+实践赋能+素养塑造"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夯实基础。
【编辑:王思源 责编:张玉龙】